从一个科室,走向国际一流耳鼻喉医院——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的山东省耳鼻喉医院
什么是一个现代化医院的“新动能”?济南市槐荫区,一家从仅有35张床位的专科起步的医院,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给出答案。
十几年间,从一个科室,发展到连续8年位列中国最权威榜单——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多个学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正在向着国际一流耳鼻喉医院迈进。
王海波在带领大家进行“大查房”,每周一次“大查房”可以确保每个病人得到最优的治疗方案。
走进“复旦排行榜”的医院
在眩晕疾病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医疗技术是新旧动能转换非常重要的一点”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成立于2005年,彼时,山东正在进行卫生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它从一个耳鼻喉科室起步,在原山东省煤矿总医院的基础上,完成“变身”。
十余年间,这家医院对外“不闻其声”,却默默修炼“内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耳鼻喉三级学科及四级学科建设,先后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细分为耳外科、耳内科、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嗓音外科等15个专业学科,力求把每一种疾病都研究到最深入。同时,医院先后成立了眩晕疾病科及听觉植入科等战略性学科。
团队建设方面,党委书记王海波力排众议,打破传统医院“论资排辈”的桎梏,持“能者上”原则;2002年,现任该院副院长、头颈医学中心主任的徐伟,刚刚从中科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博士毕业,回到医院后王海波就大胆启用他为头颈外科专业组组长。“一个主治大夫带着几个正高、副高级别的医生谋发展前所未有。”徐伟说。十年时间,这家医院打造了一批国家级水平的专业学科,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及省级学科带头人,成为国内学科门类齐全、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服务领先、管理科学高效,具有全国辐射力和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少数几家大型耳鼻喉专科医院之一。
漫步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可以说很少见到高楼大厦,但只要是耳鼻喉方面的疾病,走进任何一个对口科室,却几乎都能找到行业内最顶尖的医生——“我们不能让医院满目繁华,患者却无从所依”这是王海波十几年来常常挂在口头上的话,他深知对患者来说,来到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寻求好的医疗技术,因此把更多的资源都投入到设备的更新、医生的培训以及专业科研上去。“要保证只要是耳鼻喉类疾病,在这里就能找到最好的医生。”
我们在不止一个科室都遇到过来到这里之前去北上广大医院走过一遭的患者,很多情况下,当他们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挂上号,医生会问他为什么不去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在业内,这已经是一个享誉全国的牌子。
回顾这家医院的来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足迹,或许未来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