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游泳性中耳炎?夏季是爱好游泳者期盼的季节,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愿意泡在清凉的水池里扑腾两下。游泳是一个很好的消暑方式。但是,游泳时也会出现耳朵进水、鼻子呛水等意外情况发生,这些小意外着实令人烦恼。而且有时会诱发游泳性中耳炎,下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专家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该怎么如何预防游泳性中耳炎?
游泳本身是一项好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减肥,但是由于游泳池或者湖里、海里的水往往是不干净的,游泳时就会通过外耳道直接同鼓膜接触引发炎症,或者通过鼻腔-咽鼓管径路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游泳池或者湖、海水中含有的病原体或者过敏原往往会造成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鼻窦炎,鼻炎迁延不愈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同时将病原体和炎性物质逆行感染进入中耳,造成中耳炎。
症状:一般游泳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包括:鼓室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因为时间不长,常被忽视。中耳炎中期症状为: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脓性。症状随之加重,体温可高达40℃,耳痛剧烈,听力减退显著。全身伴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何预防游泳性中耳炎?山东省耳鼻喉医院专家提醒大家,游泳性中耳炎应该这样预防:
一、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如跳水),避免呛水。
二、每年游泳前,请医生认真检查耳部。若发现耵聍(俗称耳屎),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掏耳屎可以使用耳道清洁液,快速软化、膨胀堵塞耳道的耳屎、污垢,疏通耳道。
三、应使用耳道清洁液,耳道清洁液会自动膨胀软化耳屎、污垢,不需要使用挖耳勺等工具用力在耳道内掏异物,以免损伤耳道内壁。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
四、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及时清理外耳道耵聍,避免耵聍被泡涨后引起疼痛发炎。
五、游泳时可使用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
六、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千万不要私自乱掏。一旦儿童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七、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后,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蘸取耳道清洁液轻轻擦拭,杀灭耳道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预防耳道内感染。
八、 鼻子若不慎进水,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随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微生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上一篇:中耳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一篇:孩子感冒容易引发中耳炎吗